钟陵乡 - 概况

钟陵乡境内地势南高北低,南面山岭坡较多,属丘陵地形。山岭主要有栖贤山、大岭、石牛石马。最高点石牛石马海拔72.3米。最低处三岸村委会北岸村东,海拔14.6米。有水面共2万多亩,主要有军山湖湖汊、润溪湖湖汊、钟陵水库、藻港、钟陵港等组成,盛产螃蟹和各种鱼虾。地下资源以煤为主,储藏量为237万吨,煤质极佳,适宜于炼焦与炼油。石灰

石资源丰富,已开采石场有石灰岭采石场、罗盘石巷、钟陵石巷(招商中)储藏量极为丰富,石质优。
钟陵乡属亚热事湿润气候,四季分明,雨量充沛,日照充足,霜期较短。年平均气温17.7℃,1月份平均气温5.0℃,7月份平均气温29.8℃,年降水量636.4毫米;无霜期自2月下旬起至11月下旬止约288天,霜期内间有冰雪天气。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,钟陵乡以种水稻为主,花生、芝麻、大豆、绿豆、红薯、甘蔗、荸荠等。地下水资源,距离钟陵街800米处有一地下暗河,可保障供水问题。钟陵港与军山湖相连。
钟陵乡 - 特色产业

一是已探明储量达1400万吨,可露天开采的优质石灰石矿资源,适宜发展开采并就地生产水泥等项目;
二是拥有6宗闲置厂房及办公用房,每宗400亩左右,可用于承接江浙一带工业企业落户,形成工业新区;
三是滨临鄱阳湖边有一座古名山——栖贤山,既有古文化遗址又有天然秀美的山水风光,可以对接江西省“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”和进贤县“环军山湖经济圈”开发旅游观光项目。
钟陵乡 - 党政建设

钟陵乡的“四常”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指的是,常下“毛毛雨”,即教育党员坚持经常学习《中国共产党章程》、《先进性教育读本》等政治理论知识,带头讲学习、讲团结、讲廉洁、体现先进性;常打“预防针”,即定期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,促进党员干部改进作风,执政为民;常抹“清凉油”,即召开廉政学习专题会,通过具体案例,警示教育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;常涂“防腐剂”,即不断在实践中寻找制度上的薄弱,分析研究管理上的漏洞,防止党员干部涉足“泥潭”。
钟陵乡 - 灾后自救

为了帮助群众尽快恢复重建和正常有序的生产生活,钟陵乡成立了灾后恢复重建领带小组。驻村干部与群众开展了“结对子、一对一”备耕活动。并组织技术服务队,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各种问题,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工作。钟陵乡共发出各种农业科技资料30000份。
钟陵乡 - 钟陵牌坊

钟陵乡 - 新农村建设

一、开好一次会议。自县召开动员大会后,钟陵乡立即行动起来,乡领导深入各试点村进行调研,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。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2006年8月2日召开了全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。乡大会后,有试点任务自然村的村委会相继召开村组干部会,各试点村也召开了群众大会。通过广泛宣传发动,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家喻户晓,人人皆知。
二、编制一份规划。在确定了试点村后,乡里及时请来了专业规划设计人员,对试点村进行了规划,在2006年8月初把全乡8个试点村的规划图拿出来了,并让群众过目,使群众增强了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心。
三、制订一份预案。各试点村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,编制出2006年度的详细预案。把每一项工程的工程量、资金预算和完工时间都具体编制出来。
四、筹好一份资金。针对建设新农村的资金缺口,各试点村都进行了资金预算,广泛发动群众,及早筹集新农村整治建设需要资金。
五、搞好一次行动。双抢结束后,乡里立即组织试点村的群众进行卫生大清理,把清理垃圾和污垢作为新农村整治建设阶段的前奏。各试点自然村认真搞好了这次清理,使村内的卫生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观。
2006年,乡、村干部把新农村整治建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,明确了分工,建立了责任制,落实了奖罚措施。2006年,各试点村的新农村整治建设正稳定推进。
钟陵乡 - 旅游资源

栖贤山中部为戴叔伦当年讲学的明经堂,明朝万历年间进贤知县黄汝亨重建,改为栖贤书院。明经堂以东是金刚寺、许真库存及灵台的遗址,金刚寺就是当年戴叔伦的寓所。抗日战争时期,南昌九县联立洪都中学曾迁于此地。
栖贤山虽然够不上雄伟挺拔,但因地处滨湖,风景也很别致。茂林修竹,苍翠浓郁,杂花生树,四时交替,村舍寺院,隐约其间。一泓清泉从山边叮咚流淌,注入润溪湖。远处水碧天高,波平如镜,白帆点点,倒映其中。湖光山色,令人心旷神怡。
戴叔伦是位清廉自律、勤政爱民且很有才干的官吏,也是中唐时代颇负盛名的诗人。他隐居此山中,躬耕垅亩,栽桑葚种茶,吟诗作对,过着恬静的田园生活。
戴叔伦死后,乡里人为纪念他,把他生前和劳动过的地方列为栖贤山八景,迄今依稀可辨。“农郊晚唱”、“僧寺晨钟”至今还引发人们的思古之幽情;“茶圃春云”、“书台夜月”可令人窥见当时的“茶园”和“明经堂”的盛况;周围群山起伏,面临碧溪九曲,构成“笔峰耸翠”、“带水叠青”的画面;“寒沙拍雁”令人感到超凡脱俗,“暖谷鸣莺”更是使人流连忘返。